明星产品电商,明星产品电商怎么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星产品电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星产品电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688是阿里的明星产品吗?
不是的。
1688是马云最早起的公司,主要做外贸电子商务业务,1688最成功的明星产品是诚信通。
为了做起1688公司,当时诞生了阿里铁军,一支极强的线下销售团队,这支团队主要用来销售1688旗下明星产品诚信通。
经过不段的努力,1688走向了盈利,最终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何看待范冰冰进军电商,联合天猫发布美容仪?
现在当红明星都流行进军电商,当下互联网都在讲粉丝经济、圈粉;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身自己是明星,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她的天猫店一上线就会有大量的粉丝去购买;而且卖的产品,经过长时间研发,不断的打磨,她本人也参与了研发并亲自试用了,确认了产品是个好产品才上天猫的,这体现了一个做产品的人应有的匠人精神,她不像一些明星靠自己的明星效应去忽悠粉丝和大众,自己不去亲自体验产品。
明星跨界电商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有人自主品牌,有人淘宝开店。电商是未来发展趋势,明星本身的知名度与粉丝效应是基础。范冰冰进军电商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是利用其本身的明星传播效应及自身优势和身后的粉丝团体;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圈和时尚圈的***。让明星的日常更加贴近粉丝。同时电商平台也可以利用范冰冰的知名度推广平台和产品,通过粉丝营销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属于双赢合作。但是不管明星还是普通人,都要靠产品讲话,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
明星带货可不只是她们在微博说说而已的宣传噱头,而是有数据盖章的,阿里发布的《明星消费影响力报告》就显示仅在17年7-9月3个月期间,“明星同款”就被超4亿人搜索。
范冰冰是当之无愧的带货女王,特别是在美妆领域,她推荐的产品常常断货,连她自己都会惊呼“我想买都买不到了”。不过这次范冰冰进军电商的项目为什么不是高频需求的彩妆而是准入门槛比较高的美容仪呢?
剧范冰冰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个是原因是范冰冰在亲身使用美容仪之后切身感受到了美容仪的作用,但是在国内民族品牌的美容仪几乎没有,所以她想做一个更适合中国姑娘皮肤性质的产品,另一个原因是范冰冰认为目前护肤的产品已经很多了,即使自己新增一个产品也只能使护肤流程多一步,作用却没有美容仪好。所以她打造了高性价比更适合中国人肤质的美容仪。
范冰冰的美容仪产品
FANBEAUTY定价2399,天猫独家首发***1000台,目前已经被预订了700件,对这样的超预期成绩,范冰冰却说“我希望大家不是因为范冰冰而买,而是因为这个好用的产品恰好是范冰冰的品牌。”据她介绍,这款美容仪产品虽然很早就研发出来了,却没有急于推向市场,而是团队内部不断试用优化,从电机功率到防滑硅胶垫,事无巨细。
美容仪目前是一个颇有潜力的蓝海市场,和当下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十分契合,2017天猫618期间ReFa、日立等全球大牌美容仪在开卖24分钟就卖出了5000多台,看来范冰冰不仅仅是人长得美,也非常有商业嗅觉呢。
明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名度来做商业资本运营现在很普遍,不必大惊小怪。进入电商卖美容产品,要想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现在主要是产品的质量要过硬,而且要有疗效不要忽悠人才是王道!个人不会为了某明星的产品而去购买,理性消费不会一时脑热而去买某产品。
为什么现在明星、主持人都做电商了?
首先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特别是从网络直播兴起到这几年高速发展,开网店,做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成为当下互联网线上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很多人希望抓住互联网的又一次风口实现自身的转型,那么明星和主持人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参与者,在媒体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自然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其次,普通老百姓做电商前期知名度不够,前期需要投入一定量的***提高自己的知
名度和顾客群体,还不一定会成功。明星和主持人则有所不同,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
方,就是在自身领域拥有一定量的粉丝群体,自己本身就自带流量属性。
一方面庞大的粉丝群体有利于他们开展“粉丝经济”,进而实现粉丝***的变现。他们
利用开网店,直播带货这种更接地气的模式拉近与自身粉丝的距离,在与粉丝互动的过
程中更容易获得粉丝的信任,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比如主持人主持人周涛直播首秀带
货就高达1.4亿元,明星陈赫直播也卖出了8000万元的。可以说他们实现自身电商的转型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从事电商也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明星,
主持人做电商,开网店直播带货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曝光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星产品电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星产品电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rquitecturayestructura.com/post/5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