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产品品牌定位,电商产品品牌定位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商产品品牌定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电商产品品牌定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米手机的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
小米在早期其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以小米手机品牌为主打造青年良品手机,为发烧而生是小米手机的品牌形象。近日小米推出了小米电助力自行车,售价在2999元,按照这个价位来看发烧友们显然会觉得价位高一点,同时前一段时间推出的小米电饭煲售价999元,这些产品虽然还包着小米的品牌外衣,可是价格上显然已经开始走高。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行业产品,小米产品已然开始改变,进军高端市场。
小米作为厉害的双核Android手机,小硬件配置是小米手机更为瞩目的地方。小米产品定位于发烧友手机,核心卖点其实是高配和软硬一体。小米定位于发烧,把手机一个简单的产品复杂化了,会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前期小米靠发烧友带动没错,但是发烧友带动,不等于是发烧友手机。
通过品牌定位战略找到市场的“蓝海”,是企业抓住机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小米品牌定位战略来讲可能是与定位理论不符合的,但我们不得不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精准的。首先是对年龄的细分,把年龄界定在25-35 这个区间。通过细分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济独立,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也易于接受新事物,消费具有时尚和超前性,愿意接受新事物,喜欢新的尝试。而且这个人群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强。
“保时捷”品牌定位应该是?
“保时捷”品牌定位应该是超豪华品牌。
大体上保时捷法拉利兰博这些算是超豪华,通俗点说就是数百万的车,不是几十万和一百多点的车。他的911,无可争议,一线的。但卡宴呢?卡宴因何诞生?因为九十年代后期保时捷利润减少,他想通过降低自身品牌价值来博取更多吆喝,所以生产了较为亲民的卡宴。所以时至今日还有好多保迷恨保时捷降低品牌。他的卡宴算是顶级豪华,就是二线。再比如Boxter、Cayman这样的入门级跑车,这这都是亲民路线。不过总体上,他,保时捷,仍属于超级豪华的。
ps:跑车之王是保时捷,跑车还有两皇一后的说法,都是意大利的,两皇是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一后是玛莎拉蒂。公路之王一般指兰博基尼。这些,我认为总体上都属超豪华,也就是一线了。
三大顶级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俗称德国的1a2b)顶级豪华和后面的一般豪华就是你说的二线
事实上,三大超级豪华品脾现在都需要依托于顶级豪华品牌存活。比如劳斯莱斯现在用的是bmw的技术,迈巴赫你看他长那样就知道是奔驰家的,而宾利与奥迪同属大众集团,事实上大众还有兰博和布加迪,保时捷这样的超高端品牌,98年以前劳斯莱斯也是大众集团的只不过后来送给宝马了。注:大众拥有这些品牌可不是说像吉利收沃尔沃一样可笑,人家德国大众掌握核心技术,威龙就是大众造滴。你吉利又没啥技术,只是资产收购。
一般豪华品牌,有雷克萨斯,沃尔沃,萨博,林肯,蓝旗亚,凯迪拉克,讴歌,英菲尼迪。。。。等,这些一般的豪华品牌就是追赶那1a2b的!
以上说的都是大厂,你说的跑车略显小众,但也可大致划分。记住,是大致划分,因为当今社会就流行剑走偏锋打擦边球来增大销量,比如你说滴保时捷。
蜜雪冰城市场定位分析?
据观察蜜雪冰城分布十分密集,与其他茶饮品牌很不一样,西安蜜雪冰城便是如此。近几年茶饮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前的开店目标是“赚个1000万”,现在新入行者是“先投个1000万”。这让整个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低门槛过渡到高门槛。
茶饮行业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规模越大的品牌发展速度越快,老品牌在竞争中风雨飘摇,小品牌步履维艰,而蜜雪冰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蜜雪冰城有2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台湾一家路边摊,最开始是专卖冰淇淋,由于摊位干净卫生,口味也不错,生意一直很好。就这样,蜜雪冰城靠着2块钱一支的冰淇淋,逐渐火了起来。
一、定位三四线城市
当时不少奶茶店把目光聚焦在一线城市,蜜雪冰城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三四线城市,一当面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租金更低,一方面是因为竞争压力小。后来蜜雪冰城在三四线城市落脚,并攻陷了各个大学城,是当年最有名的“四大校园”品牌之一。
二、蜜雪冰城分布密集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蜜雪冰城奶茶店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这是蜜雪冰城的密集开店策略。密集开店的好处在于大量门店覆盖极具“侵略性”,能够实现连锁品牌的效率最大化。
1、最大化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辨识度
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开店,能让消费者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迅速对品牌产生印象,密集型店铺更能加深品牌印象,从而让顾客意识到蜜雪冰城与其他品牌的形象有所不同。
2、节约开店成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商产品品牌定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商产品品牌定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rquitecturayestructura.com/post/66660.html